手机端
当前位置: 91开学网

 > 

知识点

 > 

诗词大全

 > 

项羽的成语典故有哪些

项羽的成语典故有哪些

2023-08-17 17:01:44 346浏览

在中国说到项羽,应该没有人没听说过他的名字。说到军事家,项羽更是不输历史上任何一个名将的。韩信、孙武、白起、王翦、李牧、廉颇、项羽……。这些名将放在一起,项羽绝对是最为耀眼的一个。

项羽的成语典故有哪些?

项羽简介:

项羽(公元前232年―公元前202年),项氏,名籍,字羽,楚国下相(今江苏宿迁)人,楚国名将项燕之孙,军事家,中国军事思想“兵形势”(兵家四势:兵形势、兵权谋、兵阴阳、兵技巧) 的代表人物,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。李晚芳对其有“羽之神勇,千古无二”的评价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写到:项氏世世为楚将,封于项,故姓项氏。

NO.1 取而代之

【解释】

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。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。

【成语故事简介】

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,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。项籍说:“那个人,我可以取代他!”

NO.2 破釜沉舟

【解释】

该成语指把饭锅打破,把渡船凿沉,比喻不留退路,做事果决。在句中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。也写作“破釜沉船”、“沉舟破釜”。

【成语故事简介】

巨鹿之战时,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,下令把船全部凿沉,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,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,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,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,个个以一挡十,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,最终,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。

NO.3 沐猴而冠

【解释】

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就是,猕猴戴帽子,它的意思是说,猴子装扮得像人,实际却虚有其表。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一定权位的人。

【成语故事简介】

灭秦之后,项羽引军入咸阳,大肆烧杀,咸阳火三日不绝。谋臣劝项羽说:“关中山河四塞险阻,土地肥美,可以作为霸王之都。”而项羽以“富贵不归故里,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,没有人知道”为借口加以拒绝。劝他的人感叹道:“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,果真不假。”项羽闻听此言,就杀了说这话的人。

NO.4 作壁上观

【解释】

作壁上观(拼音:zuò bì shàng guān)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,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

“作壁上观”原指双方交战,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。后多比喻在一旁观望,不给予帮助。 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【成语故事简介】

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,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,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,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,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,与秦军长久相持,但不能解巨鹿之围。项羽率领英布、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,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,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,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。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,不协助任何一方。

NO.5 四面楚歌

【解释】

四面楚歌(拼音:sì miàn chǔ gē)是一个成语,最早出自于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 四面楚歌指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,比喻四面受敌,孤立无援。含贬义,在句中一般作定语。

【成语故事简介】

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.支持,项羽最终在“楚汉之争”中败下阵来,在垓下(今安徽灵辟南)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。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,项羽大惊,见大势已去,率众杀

出重围,逃至乌江边,因自觉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,项羽有船不渡,自刎身亡。

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:

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英雄人物,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有西楚霸王项羽。关于《霸王别姬》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,也成为了经典的爱情故事。

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”这是著名诗人李清照对项羽一种思念,也是对英雄落幕一种惋惜和怀念。

说起西楚霸王乌江自刎的故事,至今被人们所熟知。那么到底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呢?项羽又为何会在乌江自刎呢?

公元前202年,刘邦部下多股兵力从各个方向合力进攻项羽。项羽一方的形势十分危急,无奈只能不断向东南方向撤退,一路退到垓下这个地方。

退到垓下之后,项羽并没有气馁,开始整顿自己还剩的十万大军,一心想着反攻回去。此时刘邦一方韩信、彭越、英布等与刘邦会合。在垓下将项羽的十万大军层层包围。项羽节节败退。

一天夜里,楚军营到处回荡着楚歌,楚军以为汉军已经把楚地全部攻陷了,士气大减。项羽带领一小纵部队连夜突围,逃到乌江边的时候,身边就只剩下了二十八个人。项羽自觉无力回天,也无颜再见江东父老。便在奋力搏杀之后,在乌江边自刎而死。

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?

关于项羽的评价,编撰《史记》的司马迁曾说过:“羽之神勇,千古无二”。众人皆称他为西楚霸王,破釜沉舟、鸿门宴、四面楚歌、霸王别姬、沐猴而冠、锦衣夜行等典故信手拈来。只不过他失败了,所以史书上没有什么歌功颂德之语,连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领们也颇有微词。

一、西汉丞相陈平,原是项羽帐下不受重用的谋士,站在谋士的角度评价项羽:

项王为人,恭敬爱人,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。至于行功爵邑,重之,士亦以此不附······项王不能信人,其所任爱,非诸项即妻之昆弟,虽有奇士不能用,平乃去楚。

站在谋士的角度上,陈平先夸赞项羽礼贤下士,随后指出其两项缺点,一是好大喜功,二是任人唯亲。霸王帐下人才济济,却都得不到重用,这才导致人才离心。陈平在鸿门宴上看重刘邦,转而投奔。

二、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,原是项羽帐下一微末小官,站在统帅角度批判项羽:

请言项王之为人也。项王喑恶叱咤,千人皆废;然不能任属贤将,此特匹夫之勇耳。项王见人恭敬慈爱,言语呕呕,人有疾病,涕泣分食饮;至使人有功,当封爵者,印刓敝,忍不能予,此所谓妇人之仁也。

韩信跟随项羽时,曾多次献计不被采纳,在心灰意冷下,听从萧何的建议追随刘邦。韩信的评价里,将霸王之勇全部归为匹夫之勇,将项羽的恭敬慈爱等品质列入妇人之仁,站在统帅的角度上,韩信更认可智谋而非勇武。

三、大汉天子刘邦,扬长避短,知人善任,站在政治家的角度俯视项羽: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,此其所以为我擒也!

刘邦眼中项羽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用人,不识明珠,所以他帐下的谋臣良将才纷纷离心离德,刘邦因此广罗人才,方能将项羽逼迫到四面楚歌、乌江自刎的地步。

站在史学家的角度上,项羽有功亦有过,功过却不能相抵,是非对错留待后人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