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端
当前位置: 91开学网

 > 

知识点

 > 

公式考点

 > 

三毛最经典的作品

三毛最经典的作品

2023-08-17 11:47:58 466浏览

三毛(1943年3月26日-1991年1月4日),原名陈懋平,本名陈平。祖籍浙江舟山市定海区,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,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、旅行家。

三毛最经典的作品:

1、《撒哈拉的故事》

《撒哈拉的故事》是三毛最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。在适应了撒哈拉大漠枯燥、单调的生活之后,她重新提笔写作,记录与荷西苦中作乐的婚姻生活、撒哈拉威人的异域文化,以及沙漠地带的动荡局势……十几篇质朴的散文,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,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。

《撒哈拉的故事》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,与当地相识朋友的故事,每个故事都透露出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。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,其中《沙漠中的饭店》,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,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,从此之后,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。

2、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

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是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的散文集《三毛集》中的一卷,《三毛集》共分五卷,其余四卷分别为《雨季不再来》、《撒哈拉的故事》、《温柔的夜》及《万水千山走遍》。

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记录了荷西意外去世后三毛的孀居生活,共二十三篇,展现了三毛渐渐走出人生低谷,再次坚强面对生命的心路历程,这段时期三毛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高峰。

书中记录了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,白手成家的生活,而此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也随之开启;后来移居加纳利群岛后,三毛的生活渐趋安定,她的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;再后来,荷西在一次潜水时意外去世,三毛的心灵受到巨大创伤,人生陷入低谷,一段时间后,三毛再度出走,游历中南美洲,开始新的生活,而这段经历,也使她的文风发生了一定的转变。

3、《哭泣的骆驼》

该小说以西属撒哈拉民族的自决战争为背景,讲述了沙哈拉威游击队队长巴西里和他的妻子沙伊达的爱情悲剧。小说打破了作者创作中期“沙漠文学”一贯明朗、轻松的语言风格,笔调沉重悲凉,为读者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,强烈谴责战争对人们生活和生命的无情破坏。

三毛的创作特点:

1、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、中年时期,于是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。在她少女时期七年的自闭生活中,她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,感受着自己内在的碰撞。

2、在那样的封闭和孤独之中,三毛强烈地关注自我,总是处于非常敏感的状态,特别是能够十分敏锐地捕捉到疼痛的感觉,并且有意识地将其放大,深陷其中难以自拔。

3、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维持了下来,且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因此,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充满了悲情的美丽。如在《哑奴》中,三毛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,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。如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是三毛写给荷西的最悲伤也是最美丽的文字:“埋下去的是你,也是我,走了的,是我们。

4、尽管“没有眼泪”,也“没有恸哭”,却能明显体会到作者揪心的疼痛和绝望。如《巨人》中的那个叫做达尼埃的十二岁的男孩子,他全心全意地爱着并照顾着她残废的养父和病危的养母,别人请他看电影,他却“人在外面。心在家里,一分一秒记挂着父亲母亲。

5、而这样的人物在三毛的作品中还有很多,如《爱的寻求》中痴于爱情却被欺骗的沙仑,《温柔的夜》中那个无名的乞者等。通过这些悲剧性的形象三毛向读者展示了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。

三毛经典语录:

1、一直以为是我,一直预感的是自己,对着一分一秒都是恐惧,都是不舍,都是牵挂。而那个噩梦,一日密似一日的纠缠着上来。  

2、我们称自己叫黄帝的子孙,称外国人以前都叫洋鬼子,现在叫国际友人。以前出国去如果不是去打仗,叫和番。现在出国去,无论去做什么都叫镀金或者留洋。  

3、红尘十丈,茫茫的人海,竟还是自己的来处  

4、尘归于尘,土归于土,我,归于我们  

5、爱到底是什么东西,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,只要还能握住它,到死还是不肯放弃,到死也是甘心。  

6、我一直怕结婚,实是多少受了童话的影响。  

7、那时的我,是一个美丽的女人。我知道,我笑,便如春花,必能感动人的——任他是谁  

8、我不愿去想它,明天醒来会在自己软软的床上,可以吃生力面,可以不做蛋糕,可以不再微笑,也可以尽情大笑,我没有什么要来深究的理由了。  

9、我没有忘,正在想要给这个没家的老人做些什么西班牙好菜。人生何处不相逢,相逢何必曾相识。  10、高年人最不肯记得年纪。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。死亡难道不是另一场出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