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端
当前位置: 91开学网

 > 

知识点

 > 

英语词汇

 > 

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

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

2023-08-15 14:08:00 263浏览
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是一首送别诗,出自唐代诗人王维,笔触细腻、意境真切,虽然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,但却自有一番深挚的惜别之情。

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

送元二使安西

作者:王维
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前面两句:清晨的小雨,淅淅沥沥,它打湿了渭城那条没有尽头的驿道上的尘土,尘土也变得沉重不再飞扬。旅店旁边的柳树的枝条也被打湿了。被打湿的柳树看起来很翠绿清新。(作者用“朝雨”说明雨刚刚下不久。)而雨水又是刚刚打湿尘土就停止了。从长安去新疆的路上,平日里都是尘土飞扬,而如今却格外清爽,好像是天从人愿似的。这是一幅色调清新、明朗的图景。让人感觉无论是清朗的天气还是清爽的路道,还是青青的旅馆或者翠绿的杨柳,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轻快节奏。

后面两句: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前路珍重的殷勤的'祝福。隐含了诗人对朋友的未来的深切关怀之情。他直接表述自己的情感:朋友啊,我的好朋友,你再多喝一杯酒吧。因为出了阳关,你就没有可以陪你喝酒聊天的老朋友了。在送行时候,劝远行者再喝一杯酒不仅仅是让远行者多带走一份情谊,更希望远行者能再多留一会儿,而且能够打破因为不舍得而产生的沉默。诗人这个描述法既有小节的细腻甜蜜美也有着形象活泼的印象美。

创作背景:

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,后有乐人谱曲,名为“阳关三叠”。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,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,写下这首诗。

王维简介:

王维(701年-761年),字摩诘(mo jie) ,人称诗佛 ,名字合之为维摩诘,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,是著名的在家菩萨,意译以洁净、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。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。王维生前,人们就认为他是“当代诗匠,又精禅理。”(苑咸《酬王维序》),死后更是得到了“诗佛”的称号。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,根据王维写的《请施庄为寺表》云:“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,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,褐衣蔬食,持戒安禅,乐住山林,志求寂静。”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,同时,根据《王右丞集注》卷二五,有一篇《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》,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:“维十年座下,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,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。据《旧唐书》记载:“在京师,长斋,不衣文俯伏受教,欲以毫末度量虚空,无有是处,志其舍利所在而已。”采,日饭十数名僧,以玄谈为乐,斋中无所有,惟茶铛药臼,经案绳床而已。退朝之后,焚香独坐,以禅颂为事。”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。

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。开元九年(721年) 中进士第,为大乐丞。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。后归至长安。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张九龄为中书令。王维被擢为右拾遗。其时作有《献始兴公》诗,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,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。二十四年 (736)张九龄罢相。次年贬荆州长史。李林甫任中书令,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。王维对张九龄被贬,感到非常沮丧,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。开元二十五年,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,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,天宝中,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。安史乱前,官至给事中,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,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,不能决然离去。于是随俗浮沉,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……

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,无论边塞、山水诗、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。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,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”。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,有其独到的造诣。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,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,小桥流水的恬静,都能准确、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,着墨无多,意境高远,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。

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,这一诗派是陶渊明、谢灵运、谢朓的后继者,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,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,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,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,因而被称为“山水田园诗派”。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、王维、常健、祖咏、裴迪等人,其中成就最高、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,也称为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