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端
当前位置: 91开学网

 > 

知识点

 > 

公式考点

 > 

七种妈妈让孩子毁一生

七种妈妈让孩子毁一生

2023-05-26 17:51:25 2785浏览

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若轻,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取代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。母亲的所言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,错误的教养方式同样会为孩子带来伤害。这七种妈妈,各位千万不要当。

七种妈妈让孩子毁一生

第一种:过分担心孩子的妈妈

这类妈妈心中总对孩子有千千万万个不放心,上幼儿园怕孩子吃不好、睡不好、被人欺负;出去玩怕磕碰,陌生人全都是坏人,让老人带孩子又千叮咛万嘱咐,就差帮孩子度过整个人生了。其实,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负担,使孩子失去了感知新鲜事物的兴趣,胆小怕事,丧失自主的能力。

第二种:爱攀比的妈妈

“就知道玩,你看***,人家每次考试都排第一”“你看***,每天除了看书还那么认真练钢琴,谁像你一样”……小时候的你会不会也听过太多这样的话,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完美。

没有孩子会喜欢被比较被贬低,当着孩子的面夸别人孩子好、懂事、聪明,说自己孩子的不好,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,产生自卑心理。过分攀比会导致孩子养成错误的价值观,变的虚荣、爱比较,妒忌、敌对别人。

第三种:奴隶型的妈妈

还有不少妈妈在有孩子后,都选择在家做全职妈妈,但这并不代表妈妈们就一定要牺牲掉自己全部的时间、精力和爱好,所有注意力要放在孩子身上,对于孩子的一切事务太过于大包大揽。

孩子三岁后就可以学着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,比如打扫卫生、收拾房间、自己制定计划等。我们要给孩子和自己足够的空间,孩子需要的不是全天候的保姆,而是活出精彩自我、值得自己敬仰的妈妈。

外甥小小朱说别人特别羡慕他有一个漂亮妈妈,他也感到特别自豪;我姐每次去接小小朱的时候都会打扮的精致得体,脚踩高跟鞋、妆发整洁,简直是女神本人。但如果她随意套一件邋遢上衣,穿着拖鞋不修边幅的去接孩子,孩子自然会觉得没有面子吧。

第四种:脾气不好的妈妈

只要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稍微犯点错误就原地爆炸,少不了一顿臭骂或狠打。出门不小心摔了一身泥,直接骂孩子走路不长眼睛;吃饭汤撒了一桌子,立马跳起来训一顿;写作业发了一会呆,照着脑袋就是一巴掌。

其实这可能是很多家长经常做的事儿,虽然孩子犯错确实该罚,但是作为家长,更需要让孩子明白为何要受惩罚,感情是相互的,若孩子只感受你是只扎人的刺猬、爱咆哮的母老虎,就真不敢亲近你和拥抱你了。

第五种:过分自怨的妈妈

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义务和责任,但并不代表所有的问题父母都要去自责自怨,也并不代表你总是要为孩子承担一切责任。孩子摔跤了怪自己或者家人没看好,生病了怪自己不细心,没吃饱怪老人做的饭不好吃等。但要明白的是,过分自怨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,没有担当。

第六种:爱抱怨的妈妈

前两天在饭馆吃饭,看到一对母子,妈妈一边吃东西一边骂骂咧咧的说:“你爸整天就知道上班,什么也不管,我每天忙上忙下的,说多了还嫌我烦,看你爸到时挣多少钱回来……”

我看看那小孩,一边听妈妈吐槽,一边埋头吃饭默不作声,我真的很心疼那个孩子,在孩子眼中,爸爸本应该是他崇拜的对象,对妈妈也是满心欢喜,可现在妈妈却告诉他爸爸又多么不好,他只会特别痛苦、敏感,失去的对父母的信任。当孩子以后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时,也会不由得抱怨。

第七种:放任自由的妈妈

这样的妈妈会绝对相信孩子,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世界,不管孩子想干什么都不会干涉,所以会纵容孩子,这样下去就会产生一种溺爱的心理。那必要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会比较独立,甚至独裁,在他与人相处的过程中,往往会坚持自己的想法,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。这种性格的人确实不怎么招人喜欢和待见,也不太容易交到朋友。

那么,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?

首先,母亲拥有好习惯,孩子也受益。

孩子天生就会模仿大人的行为习惯,他们充满好奇心,又依赖和崇拜母亲,母亲自身的一些行为习惯,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去。甚至是一些说话的语气和措辞,都能被孩子学得惟妙惟肖。

母亲喜爱阅读,孩子也会爱上看书;母亲喜欢运动,孩子也会跟着压压马路、跑跑步;母亲常听音乐,孩子的律动感也会好一些……总之,母亲的一些好习惯,能够给有效的孩子带来许多裨益。

反之,母亲若是有一些坏习惯,孩子也会轻而易举地沾染,甚至比好习惯养成得更快。所以,这也要求各位母亲坚持严格要求自己,成为孩子的好榜样。

其次,母亲的为人处世影响孩子的情商。

母亲的性格、心性、世界观、价值观等,决定了她为人处世的态度,而母亲为人处世的态度,能够塑造孩子的情商。

母亲乐观开朗,凡是都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去思考去实践,孩子自然也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。母亲坚韧不拔,常常挑战生活工作中的难题难事,孩子也会变得坚强勇敢,不惧失败与挫折。反之,如果母亲常常自怨自艾,在孩子面前抱怨这抱怨那,负能量缠身,也就不怪孩子变得没自信没斗志了。

父母须把握好各自角色定位,作为母亲,应当不越位:

 放下焦虑,理性引导。

越位,是一个体育专业术语。日常生活中的越位,一般是指人们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。在家庭中,不少母亲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,做了不少越位的事,不但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益,而且会起到负面作用。

为子“指道”不“抢道”。作为母亲护犊情深可以理解,但如果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,因为自身的焦虑,想方设法帮助孩子“抢跑”“抢道”,致使教育内卷越来越严重,这种做法就不值得提倡了。在国家实施“双减”政策后,仍有不少母亲因担心自家孩子没有补课而被其他孩子超越,以致私下补课的现象屡见不鲜。不少母亲没有看到,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持久的“马拉松”,绝非一时的输赢所能决定。

另外“抢跑”“抢道”的行为,其实质是一种投机行为,会让孩子也产生投机心理,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。这种价值观可能会让孩子在某个阶段或某件事情上获得一时利益,但却很难走远,甚至在人生的道路上栽跟头。因此,母亲们要放下焦虑,不去为孩子“抢道”,而是帮孩子找到真正适合他们发展的路径,引导和助力其健康成长。

不做“总管”做后盾。当代社会,要求孩子只能成功、不许失败甚至不容平庸的教育观极为盛行,这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教育焦虑感。

当下,非理性的母性力量正在成为一种时代潮流,母亲把自己转化为育儿总管的角色,把孩子的“生杀大权”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对孩子的发展进行事无巨细的总体规划。但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,包揽和总管,无法代替孩子自身的生命体验与成长。父母的角色应该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,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、遇到烦恼需要倾诉时、遇到挫折需要鼓励时,你能给予他温暖和力量。

不做“你妈”做“妈妈”。在培养孩子这件事情上,中国不少母亲喜欢越位干涉。有一句话被很多年轻人用来表达对母亲过度关心的无奈:“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。”母亲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替孩子做决定,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分不清界限,不能很好承担自己的责任。当孩子对母亲的越位提出抗议时,很多母亲会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是你妈,我都是为你好。” “你妈”和“妈妈”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定位。“妈妈”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和关爱,而“你妈”则体现的是一种权威和控制,把干预孩子生活当成理所当然。但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,有他自己的人生选择,就像马克·李维在《偷影子的人》一书中所说:“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,就算是为了对方好,这是他的人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