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
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。匡衡,字稚圭,东海郡承县人。是西汉经学家、大臣,以说《诗》著称。汉元帝时位至丞相。匡衡年少时由于家境贫寒,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,他“凿壁借光”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。
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
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凿壁偷光的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叫匡衡,虽然没有并不知道匡衡的具体生卒年月,但是他所在的朝代是在西汉,小的时候匡衡的家里非常穷,不像其他的孩子有机会读书。
不过他并不甘于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,好在有一个好心的亲戚教会他识字,匡衡对学习的狂热程度确实不一般,白天帮人干活,而且只求可以看别人家的书,不需要工钱,到了晚上他还想要看书。
可是家里穷啊,没有钱点灯的他,该如何看书呢?有一天他在家里看到一点亮光,是邻居家的光通过一个小洞露了过来,匡衡为了读书,偷偷的把这个洞弄大了一些,可以通过洞照射过来的光线来勉强读书。
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,勤奋的读书的精神;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。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,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,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。
凿壁偷光故事简介
西汉时期,有一个少年叫匡衡,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,跟着老师读书。可是,他家里很穷,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。于是,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学堂外面,安静地听着里面的读书声。一位亲戚看见他这么喜欢读书,很受感动,就抽空教他认字。日积月累,他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。
匡衡买不起书,就想办法借书来读。那个时候的书都是十分贵重的,只有有钱人家才有。可是有钱人家怎么会轻易把书借给一个穷小子呢?为了能读到书,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。村子里有个大户人家,家里有很多藏书。一天,他跑到那户人家求见主人,见到后,一边作揖,一边急切地恳求说:“请您收留我吧,我给您家干活。我力气很大,什么活都会干。我不要工钱,只求您能把家里的书借给我看看。我保证不会耽误干活,保证不会把书弄坏一点点。”主人看到匡衡落落大方、彬彬有礼,眼睛里充满了渴求,一时被深深打动了,就收留了他。匡衡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到了书。[4]
寒来暑往,匡衡一天天长大了。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,只有中午休息吃饭的工夫才能看一会儿书。晚上回到家里,因为没钱,点不起油灯。也不能看书。所以一卷书常常要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。匡衡心里难过极了,却无计可施。一天晚上,匡衡从外面回家,周围一片漆黑,只有邻居家的窗户透着光亮。匡衡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,狠狠拍了自己脑袋一下,明叨着:“以前怎么没想到呢!”回到家,他就在自己与邻居家共用的那面墙上摸索来摸索去,终于找到一-处墙壁有破损的地方。他找来一把小刀,沿着破损的墙壁轻轻地抠,抠不一会儿,一道弱弱的光线就从墙缝里透射过来。匡衡兴奋极了,不敢再往大抠,担心影响到邻居,于是,便借着这一点点光线看起书来。光线太暗了,看一会儿,眼睛就酸困酸困的,他就稍稍休息一下,接着再看。
就凭着凿壁偷光这样的毅力,匡衡博览群书,下笔成章,终于成为西汉学者。
凿壁偷光原文及翻译
凿壁偷光原文
匡衡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邑人大姓文不识,家富多书,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。主人怪问衡,衡曰:“愿得主人书遍读之。”主人感叹,资给以书,遂成大学。
凿壁偷光译文
西汉时期,有个农民的孩子,叫匡衡。有一天晚上,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。背着背着,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。他嚯地站起来,走到墙壁边一看,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。灯光。于是,匡衡拿了一把小刀,把墙缝挖大了一些。这样,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,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,读起书来。
匡衡就这样刻苦地学习,后来成了一个大学问家。
凿壁偷光的寓意
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,在夜晚,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。这样的态度,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。有时候,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,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。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,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,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