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端
当前位置: 91开学网

 > 

知识点

 > 

作家作品

 > 

山海经的作者是谁

山海经的作者是谁

2023-11-18 10:44:13 509浏览

《山海经》是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,主要记载中国古代的地理情况,也有较多关于神话的内容。《山海经》并非出自一人之手,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,秦汉时后人又有增改。

山海经的作者是谁?

最早谈论《山海经》作者和成书年代的是刘歆,在《上<山海经>表》中说《山海经》成书于唐虞之际,作者是大禹和伯益。清毕沅的《山海经新校正序》也说《山海经》是禹益所作,但关于成书时代却认为是周秦之时。明人胡应麟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所作,参考了《穆王传》《庄》《列》《离骚》等书。

山海经的内容:

1、《山海经》记录各地山脉。据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研究,《山经》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,这些山中,见于汉晋以来记载,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,占总数的三分之一。

2、《山海经》也记载各山的出产,包括草木鸟兽虫蛇神人等,也包括各山山神和各自的祭祀方式。《海经》记载内容丰富,包括海外异国的人物习俗、草木禽兽,各地神灵以及神话传说。《荒经》包含广阔,记国家、山头、神人、古史帝系等。

3、《山海经》是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,它全面而系统的记载了中国古时候的地理概况,包括中国“南、西、北、东、中”五大区域山、水、村落、出产情况,是了解先秦地理必不可少的资料。

4、《山海经》中记载了大量的山脉,《山经》末尾记载:“禹曰天下名山,经五千三百七十山。”大禹游历过五千三百七十座山,其中部分已经不可考证。这些山的山名描绘出了山的基本特征,如“华山”指刀劈斧削之山;“青丘之山”指青翠土山之山。水依山而生,常见的水有“河、江、汉、湖、泽、洛、径、渭、淮”等。“海”并不指大海,而是人和物的聚集区。

5、《山海经》中也划定了中国的古疆域范围。古代中国东临大海,《大荒东经》中有:“东海中有流波山,入海七千里。”东边的居住地中有边缘山坡的山,深入水域七千个村落。南面在水域的洲土上,《大荒南经》中记载:“南海诸中。”西部有沙漠,《海内西经》中记载:“国在流沙外者,大夏、竖沙、居繇、月支之国。”东北角有大燕国,“钜燕在东北陬。”

6、《山海经》中还记载了各地出产。如矿产,《五臧山经》记载产铜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,产铁的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,还有金、锡、铜、玉矿等。如植物,杻、柜、梓、杞、松、棕、槐、桐等。如动物,虎、豹、狼、犬、兔、猪、马、猴、猿、猩、犀、鹿、豚、羊等。

山海经的编纂特点:

1、《山海经》的编纂有一是以“山”“海”为经,以方位为纬,按照地理分布展开叙述。《山海经》依据地形地貌特点,从宏观上区分出了“山经”和“海经”,又按照方位细分了“山经”和“海经”,如将“山经”分为《南山经》《西山经》《北山经》《东山经》《中山经》5个部分。

2、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,也按照方案展开,如在《南山经》中,作者以“南山经之首”的鹊山为起点,由西向东依次介绍了鹊山、堂庭之山、猨翼之山、杻阳之山、柢山、亶爰之山的状况。

3、描写上先写具体方位,再详写各地矿产、动物、水域等特点。如对“杻阳之山”的描写,先写其在“又东三百七十里”的地理位置,次写出产的“鹿蜀”“旋龟”等。

4、在结尾处设置总结性文字,“山经”的篇尾都会有一段总结性的文字,汇总山的数量和该区域的面积。如“右南经之山志,大小凡四十山,万六千三百八十里”,“右北经之山志,凡八十七山,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”。

山海经的思想:

1、生死观

《山海经》中体现了乐生恶死的生死观。《山海经》记载的神话中常出现再生与不死情节。再生情节如精卫、钦䲹、鼓、帝女、鲧、夸父,他们死后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继续存活,即使形体不再,精神也继续存在。

不死情节如《海内西经》中有:“开明东有巫彭、巫抵、巫阳、巫履、巫凡、巫相,夹窫(yà)窳(yǔ)之尸,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”。窫窳为贰负之臣所杀,巫师们拿着不死药试图救活他。

此外,《山海经》中还记载了不死树、不死国、不死民、不死之草以及不死之山。《山海经》中的一些动物也象征着长寿不死,如文马,《海内北经》记载:“有文马,缟身朱鬣,目若黄金,名曰吉量,乘之寿千岁”。动物的不死也能通过接触传递给人类。

这些描写表现了先民对生死的思考,《山海经》追求长生不死,安排英雄人物的死而复生,表现了对生命的敬重和对永恒生命的追求。

2、抗争精神

《山海经》中还体现了英雄人物的抗争精神。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中记载的精卫神话,精卫欲以西山木石湮东方之大海。精卫鸟为给自己报仇,面对宽广无垠的大海,坚持每日衔西山木石,体现了精卫鸟的抗争精神。

一些反面人物也有抗争精神。如蚩尤神话,郭璞注:“蚩尤为黄帝所得,械而杀之,已摘弃其械,化而为树也。”蚩尤死后化为树木,继续存活,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抗争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