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端
当前位置: 91开学网

 > 

知识点

 > 

作家作品

 > 

欲把西湖比西子的作者是谁

欲把西湖比西子的作者是谁

2023-12-23 12:51:35 465浏览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(其二)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,诗人用新奇的比喻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西湖风光图,表达出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向往。诗的前两句写西湖不同天气的湖光山色;后两句巧妙地把西湖比作西施,更是神来之笔。

欲把西湖比西子的作者是谁?

1、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、铁冠道人。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美食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

2、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,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,礼部尚书。南宋理学方炽时,加赠谥号文忠,复追赠太师。在王安石变法期间,苏轼虽赞同政治应该改革,但反对操之过急的政策及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吕惠卿,因此招来新党爪牙李定横加陷害;后来又因苏轼反对“尽废新法”,受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斥退,终生当不了宰相。

3、由于苏轼在新旧党争中两边不讨好导致仕途失意,被侍妾王朝云戏称为“一肚皮不合时宜”。在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书;绍圣年间因新党的章惇为相,又加贬谪至儋州(海南岛)。

4、元年七月二十八日(1101年8月24日),苏轼遇赦北归时病卒于常州,时年65岁。次年,其子苏过遵嘱将苏轼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宋孝宗时追谥“文忠”。

5、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散文著述宏富,纵横恣肆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

6、善书法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合称“宋四家”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 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枯木怪石图卷》等。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,编有《苏文忠公全集》。

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全文:
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

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
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全文译文:

在晴日阳光照耀下,西湖水波荡漾,光彩熠熠,美极了;雨天的西湖,山中云雾朦胧,缥缥渺渺,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。

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,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。

作品赏析:

1、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、一时之景,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。诗人畅游西湖,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,一边饮酒构思,意笃八极,神游万仞。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。

2、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,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。“水光潋滟晴方好”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: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,西湖水波荡漾,波光闪闪,十分美丽。“山色空濛雨亦奇”描写雨天的山色:在雨幕笼罩下,西湖周围的群山,迷迷茫茫,若有若无,非常奇妙。

3、从“晴方好”“雨亦奇”这一赞评,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,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、开阔的胸怀。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、对应之景,情是广泛、豪宕之情,情景交融,句间情景相对,

湖之美概写无余,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。

4、诗的后两句进一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,以貌取神,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: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,当然无可非议。现在,西湖也叫西子湖,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。

5、诗人对西湖的特点作了极其准确而又精到的艺术概括,达到“以少总多,情貌无遗”的艺术效果;此外还运用了恰当新颖的比喻,赋予西湖以人的生命和资质,使西湖成为美的化身,对西湖进行美的升华。因此,在难以计数的歌咏西湖的诗歌中,这首诗成为流传最广的名篇。